(2)混凝土构件中保护层厚度、钢筋配置情况检测
检测过程中应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配筋情况进行检测,对甘泉楼主要目的为测出房屋受力构件钢筋的配置情况与原设计相比是否存在施工偏差,为后续结构承载力分析提供钢筋材料依据;对门急诊楼内框架部分,若缺少原始配筋,应准确检测出钢筋的配置情况,为之后结构验算提供依据。
钢筋的检测方法有破损检测法和非破损检测法。
结合本项目特点,本次检测拟结合非破损检测法和破损检测法,先使用钢筋探测仪(非破损)抽样检测承重构件(梁、板、柱、墙)主筋及箍筋的钢筋间距、规格、保护层厚度;然后局部使用破损检测方法予以校核:即凿去混凝土构件上需要检测部位的保护层,直接量测钢筋的数量、直径及保护层厚度,测后应及时补平,这种方法对结构有局部损伤。
每层测试点约为构件的30%;主要采用钢筋探测仪结合局部开凿检查,复核原钢筋;采用酞酚试剂检测混凝土碳化深度,并现场检测记录混凝土裂损。
下表列出了用无损检测技术测试混凝土中的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等的常用方法及常见仪器。
非破损检测方法及测试仪器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检测仪器
钢筋位置 电磁法 钢筋探测仪
雷达法 电磁波式混凝土内部探测仪
保护层厚度 电磁法 钢筋探测仪
雷达法 电磁波式混凝土内部探测仪
声波法 声波测定仪

(4)房屋损伤状况的检测
采用目测和靠尺等辅助工具进行房屋施工质量(混凝土浇捣平整性、表面密实性、蜂窝麻面、孔洞、夹渣、露筋等)普查,主要目的为宏观评估房屋施工质量及其对结构性能的影响程度,为后续结构承载力分析提供依据。
采用裂缝检验规和目测方法调查主要混凝土承重构件(梁、柱、墙、节点、屋面、地下室墙壁)的裂缝的范围、部位、开展方向、开展长度、分布特征和规律,检测裂缝宽度等特征,根据裂缝性质进行分类描述和评估。主要目的为评估房屋裂缝损伤状况及其对结构性能的影响程度,为后续结构承载力分析提供依据。
房屋现场完损检查检测的主要内容见下表:
现状完损测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 构(部)件名称 检测内容 检测手段 备注
1 地基基础 沉降观测 水准仪测量各特征点高差,如各楼层地面、窗台、檐线等 根据特征测量点相对高差值初步推定房屋不均匀沉降情况。甘泉楼和门急诊楼均有沉降缝,需在缝两侧均布置沉降观测点。
位移观测 经纬仪、全站仪测量建筑物竖向棱线偏斜 重新在建筑外墙设置倾斜测量位置标记
2 柱 开裂、老化、腐蚀 观察,辅刻度放大镜测量
3 梁 挠曲变形 观察,辅水平线或水准仪测量
开裂、老化、腐蚀 观察,辅刻度放大镜测量
4 楼板及屋面板 挠曲变形 观察,辅水平线或水准仪测量
开裂、老化、腐蚀 观察,辅刻度放大镜测量
5 砖墙砌体 裂缝的长、宽、走向等特征 观测、卡尺、放大镜、刻度尺等 以门急诊楼的砖墙裂缝为主。
风化、损坏 观察
6 门窗 变形损坏渗漏 观察
腐蚀损坏 观察
7 内外装饰层、装饰面层 开裂、空鼓、剥落、节点渗水 观察、冲击回声、卡尺、刻度尺等
8 屋面及落水系统 漏雨、渗水损坏 观察 屋面观察,做好安全保护措施
注:观察为基础的检测手段,对于可直接观察到的构(配)件、结构部位等,做仔细的观察,发现问题予以记录;对严重受损构件,做详查测试;对无法直接观察到的部位,一般做探孔,采用窥镜、望远镜、红外摄像(或一般摄像、照相)等手段进行观察判断。

四、房屋加层检测鉴定不满足规范要求的,不允许加建,需要先进行加固处理:
1、主要抗震加固方法
现有建筑抗震加固前必须进行抗震鉴定,因为抗震鉴定结果是抗震加固设计的主要依据。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的设防标准比抗震设计规范对新建工程规定的设防标准低。因此不可按照抗震设计规范的设防标准对现行建筑进行鉴定;也不能按现有建筑抗震鉴定的设防标准进行新建工程的抗震设计,降低要求。加固方案应根据抗震鉴定结果综合确定,可包括整体房屋加固、区段加固或构件加固。
1.1 增大结构抗震能力的加固方法
1.1.1 增强自身整体性加固法
该法用于加强结构构件自身,恢复或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和抗震能力,主要用于震前修补结构缺陷或震后对出现裂缝的构件进行修复加固,一般不作为单独的抗震加固方法使用。如压力灌注水泥浆加固法、压力灌注环氧树脂浆加固法、铁把锯加固法。
1.1.2 外包加固法
指在结构构件外面增加加强层,以提高结构构件的抗震能力、变形性能和整体性。这种加固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抗震加固方法。某些方法能大幅度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如外包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法、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
加固法、钢构套加固法、粘钢加固法、碳纤维加固法。
1.1.3 增设构件加固法
通过在原有结构构件以外增设构件能够有效提高结构抗震承载力、变形性能和整体性,对某些承载力、变形不
足的构件进行补充。在采用增设构件进行抗震加固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增设构件对结构整体计算和抗震性能的影响。如增设墙体加固法、增设构造柱圈梁加固法、增设拉杆加固法、增设柱子加固法、增设支撑加固法、增设支托加固法、增设门窗框加固法。

2、多层砌体房屋加层后, 房屋高宽比或总高度有可能过抗震规范的规定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和房屋大高宽比在抗震规范中都有明确规定, 如度区粘土砖砌体结构房屋总高度不过, 房屋大高宽比为对多层砌体的房屋, 特别是外廊式结构的房屋其总宽度不包括走廊宽度, 在加层后, 其高宽比往往变化较大, 稍有疏忽就会过规范规定的数值。一般外廊式房屋原来的高宽比就较大, 加层时宽度不变而高度增加就容易造成规范的结果。另外, 多层砌体房屋加层时, 也应注意其总高度不过抗震规范的规定。
3、地震区房屋加层切忌结构上下混乱在多层砌体房屋加层时, 为减轻对地基的压力, 加层部分容易采用轻质墙框架承重方案, 形成下部砖混结构上部框架结构。抗震规范中对此种处理无明确的计算方法与构造措施, 在抗震上是不宜使用的。反之, 对于框架结构的房屋也不宜在其上加盖砌体结构的房屋, 因为上下刚度差别很大。如果因某种需要一定要在框架结构上采用砌体结构加层, 则应在框架内增设抗震墙, 尽量减少上下刚度的比值, 且应该把它控制在规范规定的数值内, 且抗震墙应用钢筋混凝土。
4、关于抗震外套框架加层近几年, 外套框架房屋加层颇为流行。这是把加层部分的荷载不压在旧房屋上的一种方式, 其加层荷载全部由外框架来承担, 这样, 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城市土地, 往往由三层加到八层, 或由五层加到十几层, 且加层部分的平面不受旧房平面的限制, 但在抗震上则需采取一定措施, 以克服上刚下柔、头重脚轻的毛病。
-/gbaccei/-
http://www.srjzjs.com